園林綠化施工現場如何管理?
什么是園林綠化?
園林綠化就是生境,是人類生活(而非生存)的境域,首先是實用功能,其次是視覺效果。如果要強調它的精神作用,那就是畫境和意境。當然,“生態”、“低碳”、 “環保”、“可持續”、“節約”、“海綿”等建設理念都應有所強調。
一是強調功能----好用----休閑、游憩、健身…
二是強調景觀效果---美---視覺上好看,空間上舒適、親切。
三是強調生態---種間和諧---符合生態學原理。
形式+情感才有可能產生意境。懷揣一顆浮躁的心,再美好,再富有詩意的景色也不可能感知到意境。而作為城鄉園林綠化的建設、管理者,更應該用心去感知,用心去創造。
下面我就園林綠化施工管理方面的一些關鍵環節的認知向大家匯報:
一、關于施工現場的組織管理
1、讀圖→踏勘現場→圖紙與場地初步復合
2、施工組織設計→施工計劃+工藝+…
施工計劃→量單+工期
工期→橫道圖+文字說明
核心: 量單→干什么?----據實測算(圖紙+現場)
工期→啥時干?----經驗為主,計算為輔
工藝→怎么干?----技術難點及對策----專業知識+施工經驗
施工計劃:總計劃→年計劃→月計劃→周計劃→日計劃
施工過程:抓關鍵環節:人----勞動力組織
機----機具、設備準備
料----主材準備
抓關鍵工藝
重點:趕工期不丟工序→忙而不亂!
二、關于種植土壤
在園林綠化施工過程中,我們要如何選擇種植土呢?首先要選擇能滿足本地區城市綠化常用園林植物正常生長要求的土壤,即理化性能良好,結構疏松、通氣、保水、保肥,適宜于園林植物生長的土壤。然而,目前多數城市的自然土壤甚至換填的客土均不能完全滿足上述要求!所以面對不能滿足需求的土壤,我們要進行適當的改良,良好的土壤環境是植物健康生長的必要條件!
下面以天津地區(不含薊州)為例來簡要說說填換客土與土壤改良的措施:
1、原土或客土要求:全鹽含量低于0.3%,PH值低于8.5,物理性質良好,不含有可能對植物造成傷害的有害物質。
2、換土:表層1.5M厚度范圍須全部換填客土,表層1.5M厚度以下可以使用建筑垃圾,但其中不可含有有毒物質。
3、改良:綠地范圍普遍施鋪5-10CM厚腐熟農家肥、5-10CM厚山皮砂,綠地表層30-50CM拌和均勻。栽植應季花卉及花境范圍增鋪10CM草炭土,表層30CM拌和均勻。一般喬灌木之獨立樹穴內客土占1/2、農家肥和山皮砂各占1/4,拌和均勻。松科、木蘭科、云杉、銀杏等樹木之樹穴內客土、農家肥、山皮砂各占1/3,拌和均勻。
4、注意:若原土不達標,按地塊內所設計植物最深要求更換客土,按普遍+針對性改良。
三、關于樹木種植
一要穩----有計劃、有準備
二要快----有組織、環環相扣
一般種植工程施工程序:(從大到小、由上而下)
①粗平土地→土壤普遍改良→
②喬木定點、挖穴、浸穴→穴土改良→喬木種植、支撐、澆透水、修剪→
③平整土地→灌木定點、挖穴、浸穴→穴土改良→灌木種植、支撐、澆透水、修剪→
④精細平整土地→綠籬放線、挖穴(槽)、種植、澆透水、修剪→
⑤精細平整土地→粗放地被(小木本灌木、宿根花卉)種植、澆透水→
⑥精細平整土地→花境放線、土壤改良、種植、澆水→
⑦精細平整土地→建植草坪(土壤改良)、澆水→
⑧整體養護
樹木種植的任何一個環節做得不好、不及時都有可能降低成活率或生長不健壯,所以“搶工期不能丟工序”!
四、關于園林置石與鋪地
●置石是以山石為材料作獨立性或附屬性的造景布置,主要表現山石的個體美或局部的組合而不具備完整的山形。分為特置、散置和群置。
置石的特點是以少勝多,以簡勝繁,量雖少而質更高。正是因為一般置石的篇幅不大,這就要求造景的目的性更加明確,格局嚴謹,手法洗煉,寓濃于淡。
●園路鋪裝應從人性化、地方特色、節約成本、園林特色、環保、便于維護、耐用等多方面綜合考慮,其應用材料提倡就地取材,選用天然石材、木材、工業廢料、建筑廢料、舊料、各類邊角下料以及環保型新型材料等,而不應片面追求所謂“高檔”。
還應積極使用和深入研究環保型工程做法。
疊石、置石的基本原則
1、同質---山石的品種、質地一致。
2、同色---盡量選擇色澤一致或相協調的山石。
3、接形---根據山石外形拼疊組合,力求形狀吻合。
4、合紋---將山石的縫隙當作山的紋理脈絡拼合,以石形代石紋。
需要強調的事,不管是特置、散置、群置、還是堆疊山石,都不應是簡單的擺放,石要“生根”,是要象種樹那樣來“配置”、“種植”山石,給山石以情感,賦予它新的生命。
五、關于微地形與園路及植物配置的關系
地形起伏與植物的關系
高處布置高大植物,低處布置低矮的植物——正確反映和強調地形的高低變化,豐富植物的景觀層次和林冠線。
六、關于種植施工圖的落地(定點放線)
1、讀懂施工圖→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2、抓住一條線----林緣線----基準線。
林緣線 :樹林、樹群、樹叢的邊際線。是植物配置在平面構圖上的反映,是植物空間劃分的重要手段。空間的大小、聯系、轉換、開合,以及景深、透視線、透景線的形成等大都依靠林緣線的設計。
3、關注一條線----林冠線----按照設計樹種的實際規格分析,看是否需要調整品種或規格。
林冠線 :樹冠與天空的交際線。注重選用不同樹形的植物構成變化強烈的林冠線;不同高度的植物,構成變化適中的林冠線;利用地形高差變化,布置不同的植物,獲得高低不同的林冠線。
七、掌握植物配置的一般形式及常用手法
1、形式---草坪、花海、花田、花境、孤樹、樹叢、樹群、樹陣、稀樹草坪、疏林草地、密林等。
2、手法---占邊把角、“疏可跑馬,密不透風”,圍合、點綴、留白、聯系、呼應……
3、效果---形成“背景厚重,主景突出,層次清晰,季相明顯,疏密有度,空間有序”的植物景觀。
4、通過植物和群落結構的多樣性設計、鄉土植被的恢復與重建,形成美觀、自然、適用、經濟、可持續的園林景觀。
孤植→孤樹
●構圖藝術上的需要,獨立成景→大樹
●要求:①體形巨大,樹冠伸展,冠大蔭濃
②姿態優美、奇特
③開花繁茂,色彩艷麗
④果實累累
⑤葉色鮮艷
●有開闊的生長空間;有合適的觀賞視距---一般適宜的觀賞視距為樹高的4-10倍。
●草坪的構圖重心、開朗的水畔、高地、橋頭、路口或轉彎處、溪流轉彎處、廣場和院落的中心。
●近期效果難以形成,立足于保護和巧妙利用現狀樹木。
叢植→樹叢
由二三株至一二十株相同或不同種類的園林樹木,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美學原理,較緊密地種植在一起,從而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穩定的樹叢的配置方式。
●要作為一個統一的群體來考慮,要突出體現群體美;同時,也要注意組成樹叢的每一株個體,在統一的構圖中表現其個體美。
●要從植物的生態習性、觀賞特性、種間關系,以及樹叢所處的環境、栽培養護等多方面綜合考慮。
群植→樹群
由二、三十株,甚至數百株的園林樹木成群配置形成樹群的配置方式 。
●具有多層結構由多個樹種混交——喬木層、亞喬木層、大灌木層、小灌木層、多年生草本植被層。
●有次序、有背景、有主次、有變化、有錯落、有季相交替、有郁閉的林冠。
八、關于建設項目的管理人員
作為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的建設項目管理人員,都應對工作實踐中一些經常用到的園林藝術基本原理有所了解,這對讀懂施工圖、理解設計意圖、發現設計中的問題、以不同身份從不同角度管理好一個項目大有裨益!
對比與調和(統一,協調)
對比是指園林景物的差異程度顯著的表現,強調園林藝術布局的差異性。正確使用對比手法能使園林藝術布局生動活潑、醒目突出。
調和是指園林景物差異程度較小的表現,強調園林藝術布局的統一性。正確使用調和手法能使園林藝術布局和諧統一、協調完整。
在處理對比與調和的關系時,要注意在對比中求調和,在調和中求對比。即在強調對比手法的同時,要注意尋找調和的因素;在強調調和手法的同時,要注意尋找對比的因素。
過多強調對比而缺乏調和的因素,導致園林布局雜亂無章;反之,過多強調調和而缺乏對比的因素,導致園林布局呆板單調。
韻律與節奏
韻律是指同一園林要素在布局中作有規律重復出現的連續構圖,強調構圖的統一性。
韻律在園林布局中的恰當應用,能使零亂的畫面得到梳理和整頓,使布局趨于和諧統一。
節奏是指園林要素在重復出現中出現變化的連續構圖,強調構圖的變化性。在園林布局的實際應用中,節奏的體現往往與韻律同時發生。
缺乏節奏的韻律給人的感覺往往是刻板、不夠生動。
節奏的應用能使平穩單調的韻律趨于生動活潑和有序變化。
景觀聯系與分隔
1、景觀聯系:(呼應)(邏輯)
對景——一步一景,步移景異
借景——擴大空間感,增加景觀內容,豐富景觀層次
2、景觀分隔:
障景——阻擋視線 ,引導空間轉折
隔景——一隔意無穿
視覺與景深
景深的絕對深度越大,給人的感染力就越強
增加景深的手法:
1.利用地形的變化增加景深
2.利用景物的層次變化增加景深
3.利用透視原理增加景深
4.利用色彩及明暗變化增加景深
5.利用虛實的變化增加景深
色彩與形體
1. 色彩的感覺
●白色:明快、潔凈、雅致、高雅、純潔
●黑色:理性、嚴肅、穩重、沉著
●灰色:平凡、純樸、理性
●橙色:熱烈、擴張、陽光感、振奮
●黃色:溫暖、高貴、干燥、熱烈
●綠色:和平、安全、茂盛、清新
●藍色:理性、開闊、寧靜、祥和
●紅色:熱烈、喜慶、刺激
2. 線的感覺
直線具有平衡性、中型,比較嚴謹
其中:斜線——具有方向性、動向,有生命力
折線——在穩定和平衡中增添了幾分變化
曲線具有松散性和安適感,比較親切、自然
其中:自然曲線——具有多樣性和舒暢感,有情感和生命活力
自由曲線——具有單純性和流動感,有彈性,比較生動活潑,但缺少情感
3. 形的感覺
圓形:溫暖、柔和、愉快
扇形:涼爽、輕巧、華麗
三角形:涼爽、強壯、堅固
菱形:涼爽、銳利、堅固
梯形:沉重、穩固、質樸
正方形:堅固、強壯、質樸
長方形:干燥、堅固、強壯
橢圓形:溫暖、柔和、遲鈍
季相交替
園林植物由于物候期的變化而隨著季節的推移而變換著外貌, 植物的這種季相變化引起了園林景觀的季相變化,把園林景觀的季相變化,根據園林功能的綜合要求與園林藝術節奏結合起來,作出多樣統一的布置,就是園林的季相構圖。這種季相的變化是一年一度的,周而復始,重復出現,因而稱為季相交替。
九、建設近自然園林綠地(人工的自然,絕非極盡自然)
一、尊重自然(現象、規律、地塊現狀… … 客觀存在)
我們通常將“以人為本”理解為以服務對象為本,處處考慮人的需求這無疑是正確的,但在這方面,我們還應考慮的更多、更廣泛、更深入。園林綠化建設應充分考慮滿足人們目前對工作、生活環境的直接需求、體現對人的尊重和關懷。除此之外,還應體現對自然的尊重,對自然環境和自然規律的尊重,考慮城市發展的長遠。而這些根本的受益者就是人類本身,這是“以人為本”的根蒂,值得我們用心體會。
二、注重植物景觀的可持續性
倡導建設可持續的“少管型”綠地,減少整形修剪,適度保留雜草和枯落物----最好能夠自然演替。
一個城市,或一個城區,或一個片區,少管型綠地(一般性的粗方管理)應占到80~85%,精品綠地(精細化管理)占到10~20%,不管型綠地(城市中保留的荒地)應占到5%左右。一般性的城市公園中的綠地也應該參照這個比例,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的公園可以有所調整。
要從綠地規劃設計的源頭做起,植物配置的形式、手法、植材選用等要考慮將來的管護是粗放的還是精細的。
十、關注行業發展,對新概念、新理念迅速反應
綠地設計要把“海綿城市”“集雨型綠地” 這些理念考慮進去,但是這方面是考慮的所有內容之一,并不能變成唯一任務或中心任務。
綠地設計要根據地塊環境全面、綜合考慮,包括生態(植物對人居環境的改善、植物配置的生態位、適地適樹---)、低碳、環保、可持續、景觀效果、使用功能等,他們都應該是一脈相承的,而不能相互排斥。具體設計時,可根據地塊的設計定位突出強調某一方面,在條件允許時盡量照顧全面,同時也要考慮成本與收效的關系。
原有的自然林地自然植被是最好的海綿體,我們首先要做的是保護保留為主!充分尊重原有的地形地貌和植被,要落實“不動土”、“少動土”、和“最少土方量”的規劃設計原則。還要想方設法保護自然土壤的肥沃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