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聚力:引領“邊海經濟”破浪前行
2012年,東興市怡誠食品有限公司從福建省整體轉移到防城港市所轄的東興市,董事長助理石建文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選擇東興,主要是響應政府西部大開發的號召,同時東興的土地、人力成本較低,再加上這里有優惠政策,可以減免費用、降低成本。
在這些吸引怡誠公司的諸多條件中,有一條是他們在這里可以招到成本低、能吃苦、好管理的越南工人。據東興試驗區管委會陳雷博士介紹,越南勞動力的工資水平大約只相當于防城港市的一半。
有勞動力資源優勢,如何變通以利于企業發展,東興市委書記周世軍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在越南勞工合法化方面,因為越南勞工每個月必須要回越南辦簽證,費用較高。為便于企業用工,我們就想各種合理、合法的辦法,甚至在一些政策上也與邊境管理部門商議,盡量為用工企業服務,“目前我們正在江平工業園區試點推進中越(廣西)跨境勞務合作示范區。”2015年7月,東興試驗區舉行境外邊民入境務工試點啟動儀式,首批已經發放300多冊《境外邊民用工資格證》、《境外邊民務工證》,標志著中越跨境勞務取得實質性突破。
勞動力成本優勢、面對東南亞原材料的邊貿市場,對這些條件,企業有需求,但制度有障礙,怎么辦?防城港市的辦法,就是靠改革。
以改革為推動力,尋找特色發展道路
防城港本就是古絲綢貿易的節點,沿海和沿邊是防城港市最大的特色,不管是經濟還是城市建設,這都是優勢。“在‘一帶一路’發展中,我們圍繞邊海經濟帶建設制定發展戰略,這個思路和角色非常具有戰略眼光。”防城港市防城區委書記莫小林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但防城港作為后發地區,既有制約也有優勢,我們需要找到最適合我們發展的突破口,適應新常態,尋找特色發展道路。例如挖掘海洋經濟潛力,做強港口經濟,推進生態和旅游經濟。”
如何實現特色發展,改革創新為防城港市提供了體制機制的推動力。這其中,廣西東興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的建設就具有典型意義。2012年7月,國務院正式批復試驗區《實施方案》,試驗區建設開始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廣西東興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涵蓋防城港市的東興市、港口區以及防城區的沿海地區,面積1226平方公里,人口43.3萬,陸地邊境線100.9公里,海岸線537.8公里,包括國際經貿區、港口物流區、國際商務區、臨港工業區和生態農業區等5大功能區域。
國家政策給了,那就放開手腳去試。于是,中國東興—越南芒街跨境經濟合作區(中方區域)便應運而生。
防城港市政府黨組成員、廣西東興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管委會副主任楊東星向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介紹,跨境合作區位于試驗區范圍內的東興市,中方的圍網區規劃面積10.2平方公里,配套區規劃面積74平方公里,按照“近期能見效,中期可轉型,長期可持續”的基本原則,實行海關特殊監管的圍網封閉式管理。圍網區域內劃分為綜合商貿區、邊民互市區、金融服務區、休閑旅游區、現代物流區、加工制造區、口岸作業區、配套服務區等。跨境合作區的管理模式可以概括為:“一區兩國、境內關外、自由貿易、封關運作”,即實施“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區內自由,人貨分離”。
周世軍表示,作為東興試驗區的主陣地和通往東盟國家的橋頭堡,東興市在與越方互聯互通方面也建立了緊密聯系。雙方的許多貿易要通過東興這個通道。今年6月,防城港市正式獲批為進境水果指定口岸,越南、泰國、緬甸、柬埔寨等國家的水果都可以通過防城港和東興等口岸運往全國各地,而中國的水果也通過這個通道銷往東盟各國。同時,跨境合作區的建設,為挖掘這個通道的深層潛力,發揮著關鍵作用。在合作區內,企業可以更好地利用中越兩個市場,我們的資金和技術,東盟的人力資源和原材料市場,都能無障礙地結合在一起。這樣的改革試驗,無疑為防城港市“邊海經濟帶”建設提供了良好機會。
以改革為突破口,推動“邊海經濟帶”建設新局
中國東興—越南芒街跨境經濟合作區,作為廣西東興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的創新嘗試之一,也從一個側面展現了改革創新的典型經驗。事實上,正如廣西東興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中越跨境經濟合作區等諸多改革創新,為防城港市“邊海經濟帶”的發展打開了突破口,推動防城港市“邊海經濟帶”建設破浪前行。
楊東星介紹,東興試驗區就是要在上述“三區疊加”的基礎上,在試驗區和整個防城港市范圍內推動整體規劃、產業布局、政策研究、資金爭取、項目引進、沿海沿邊開放、體制機制創新等多方面,敢闖敢創,善做善成。而試驗區在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先試方面,突出的表現是,創造了四項“全國第一”、十一項“廣西第一”。“目前,這十五項改革創新在推進中都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且有多項改革創新經驗被成功復制和推廣。”楊東星說。
四項“全國第一”主要包括:全國第一個東盟貨幣服務平臺、全國第一個人民幣與越南盾特許兌換業務試點、全國第一家跨境保險服務中心、全國2014年度第一批進境糧食指定口岸。
十一項“廣西第一”主要包括:商事登記制度方面:第一個啟動工商登記認繳制、先照后證、三證合一、電子營業執照和全程電子化登記試點;轉變政府職能方面:第一個試點推行權力清單的城市、第一批啟動關檢合作“三個一”改革試點;開放合作方面:第一個海港進境水果指定口岸、第一個進境種苗(景觀樹)指定口岸、第一個外國人入境陸路口岸簽證處、第一家港澳會計專業人士獲準擔任合伙人;沿邊金融改革方面:第一個個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第一筆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第一家東盟貨幣業務中心;社會民生方面:第一個基本醫療保險城鄉統籌試點。
“不過,在推進中我們也發現了許多存在的問題。”楊東星說。例如,制約試驗區發展的最大因素,一方面是體制機制問題,另一方面是開發建設模式問題。單靠中央和自治區的財政撥付及專項轉移支付,資金遠遠不足,如何創新投融資平臺和手段吸引大型企業尤其是大型民營企業等民間資本的關注(比如采取PPP模式等),還需要政策的頂層設計和突破創新。
此外,人才短缺也是試驗區面臨的主要問題。試驗區框架拉得很大,項目多、事情多,但參與實際工作的人員很少,崗位編制等體制問題造成了人員短缺的困境,尤其是缺少多崗位歷練的復合型管理人才和專業性較強的金融投資、城市規劃、建筑設計等方面的高端人才。
“還有一點其實我們也很無奈,就是政策的落實問題。”楊東星說。從中央到自治區,有很多政策疊加的優勢,但實際上一些政策難以轉化為成果。比如自治區出臺支持東興試驗區的34條政策里提出的:在投融資領域大力支持在試驗區范圍內設立東興發展銀行、支持試驗區內符合條件的企業到境內境外資本市場上市融資及發行債券、促進外匯及人民幣貿易投資便利化、支持設立投融資平臺(公司)等等,但在實際上都困難重重,有些不具備政策條件,有些也沒有財力支持。
莫小林也表示,我們最大的制約就是資源整合難度很大,如何做好內部調整,整合有限資源,分片、分點、分步實施,差異化、特色化發展,這是我們深化改革面臨的重要課題。